农机局 >新闻中心 >领导讲话
印亚琴同志在全市农机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8-04-18 字体:【 】  【关闭窗口

2018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机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市第七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和市第八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7年农机化发展成效,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刚才,金湖县农机局、涟水县农机局、万丰农机合作社分别作了典型交流发言,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很有借鉴意义。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攻坚不畏难,全力谋突破,全市农机化在转型升级中迈出坚定步伐

2017年,全市各级农机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农机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技引领、产业融合、富民优先发展导向,聚力创新突破,实施重点重抓,农机化工作在创先争优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5%,继续保持苏北第一,以市为单位创成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市。

——装备结构调整实现预期效果。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高性能插秧机、高效植保机及烘干机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机具实现较快增长,分别达762台、530台、603台,新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相对饱和的机具发展平稳,报废更新步伐明显加快。

——农机作业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实施水稻机插秧346万亩、机插率83.2%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超660万亩、还田率稳定在75%以上,粮食产地烘干作业能力达173万吨、烘干水平达37%,极端气候条件下粮食生产综合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农机深耕整地、智慧农机及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也都取得新的进展。

——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全年新增工商注册登记农机合作社67个,总量达1035个,建成流转土地1000亩以上四联合作社14个,创成国家级、省级示范社3个、26个,淮安区根本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荣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盱眙县富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被农业部评为最美农技员

一年来,全市各级农机部门聚力创新突破,聚焦产业富民,卓有成效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力推进“三创联动”,不断巩固农机化发展良好局面。按照点上建靓、线上建精、面上建强、整体提升总体思路,整合各类创建要素,实现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示范创建互联互通一是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研究出台安市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和《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评价考核办法,争取市财政对粮食烘干、规模育秧等短板环节安排项目扶持。洪泽区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金湖县获批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区全市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24个。二是推进省级以上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全市各级农机部门严格按照依法运行规范、民主管理有效、基础设施配套等评比条件,积极采取领导挂钩、上门辅导、培训交流等措施,扎实抓好省级、国家级示范社创建活动,获评数全省领先。同时,探索实践党组织+示范农机合作社工作创新,按照一社一策个性化服务思路,指导帮助盱眙富强、涟水庆丰等11个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实现了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双赢。三是推进“平安农机”示范创建。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大力构建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示范创建工作格局,组织承办2017年江苏省暨淮安市农机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全市第三期执法司法新闻发布会,中国农机化导报、新华日报等30余家媒体给予专题报道,一市双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淮安市、涟水县创成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示范县。

(二)倾力落实三产富民,切实发挥农机化强农惠农优势。坚持以产业富民为核心推进农机化发展,找准着力点,选准突破口,千方百计打通农民致富渠道,全年累计实现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37亿元一是“跨区作业”服务富民。充分利用平安农机通信息平台发布收种信息、指导外出作业,推动作业环节由传统的机收向机耕、机插、机播等方向发展,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拓展,全年跨区作业农业机械累计达1.78万台次,实现作业收入10亿元。二是“产业化育插秧”增收富民。大力推进水稻育插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迈进,首次将高速机、规模化育秧基地发展列入年度目标,争取市财政对集中规模育秧给予补贴,全市新增插秧机1412台,其中高速机新增量连续三年超越普通手扶机,建成规模育秧基地1084个,规模化育秧比例达50%,育插秧作业服务实现增产增收11.3亿元。盱眙县以稻虾共作模式推进机插秧,仅此一项新增水稻机插面积13万亩,促进农民增收近亿元。三是“产地烘干中心”增效富民。继续实施粮食机械化烘干三年发展计划,以市级粮食烘干项目为引导,协调推进收储烘干与产地烘干融合发展,全市新建区域性粮食产地烘干中心120个,促进农民增收2.4亿元,走在全省前列。盱眙县以政府文件形式出台《粮食烘干中心建设规划》,对全县烘干中心点位布局进行安排。淮阴区整合涉农资金,以村级为农服务中心为载体新建烘干中心18个,实现粮食烘干机械化大发展、大跨越。

(三)聚力开展四域创新,着力彰显现代农业中农机元素。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农机化发展转型攀高的关键抓手,推动重点工作有效落实、薄弱环节加速突破。一是优机制,秸秆机械化还田全省领先。严格执行低留茬、碎秸秆、匀抛洒、深还田技术路径,全面推广村级申报、乡级复核、第三方核查和县级抽查的四级核查机制,秸秆机械化还田基础性技术及管理机制得到有效实施。2017年,全市争取省级秸秆项目资金1.2亿元,省补资金直补种植户做法得到省局肯定并在全省推广,机械化还田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主渠道。二是重示范,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组织赴山东寿光、西安杨凌等地区学习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先进生产技术和组织模式,协助清淮机械开展果园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研发,承担省级黄瓜品种生产技术规范编写,帮助海普达机械、汉德印刷等企业新产品开展大田试验示范,全年推广高效设施农业机械6970台,新建市级特色农机示范基地9个。三是抓载体,高效植保机械化加快突破。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典型化三化发展路径,以植保企业+合作社为主要模式,多层次组织植保企业、技术专家和农机合作社工作研讨,多类别开展高效植保装备及技术试验示范,建成千亩以上高效植保统防统治示范区35个。金湖县紧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短板,与苏州绿农航空植保公司合作,成立了全省最大的金湖绿农航空运维服务中心,计划投放航空植保飞机150架,能够为周边20万亩的农田开展植保服务。四是促升级,农机产学研推提质增效。协助农业部南机所研发试验基地及南农大科研基地落户江苏清淮机械,完成市级农机产业园项目立项申报,全市智慧农机指挥调度中心筹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新增自动驾驶、北斗管理等智慧农机”825台套

(四)大力实施四措并举,积极构建加快发展的基础体系。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立足工作实际,坚持上下协同,扩大联动效应,为全面加快我市农机化发展转型升级步伐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切实加强项目管理。积极组织农机化发展基础调研,精准开展向上争取,全市累计落实省级以上项目资金2.94亿元。同时,全面落实购机补贴绩效管理、秸秆还田第三方核查和项目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等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责任,严格工作流程,规范操作行为,为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坚持以一市两创为统揽,研究制定《2017年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全面加快农机安全免费监理推进步伐,积极组织开展三个一致清查治理、变拖综合整治、三夏”“三秋农机安全大检查等专项行动,扎实抓好农机综合保险、农机报废更新等政策实施,全市参保机具1.78万台次,农机三率水平达84%三是积极扶持新型主体。争取省、市财政500万元,重点支持农机合作社改善基础设施,联合淮安日报组织开展9农机创业标兵典型宣传,并依托合作社积极推进四联服务,累计流转土地48万亩,全市70%以上的机械化作业任务由农机合作社承担完成。同时,坚持以农机合作社社员为主体,累计开展5个工种、48批次初中级工培训鉴定,完成奖补任务2192人。四是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把软环境和效能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党建工作的引领保障,积极配合市委巡察工作,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召开庆祝建党96周年纪念大会,组织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举办全系统文艺汇演、演讲比赛,扎实抓好三进三帮、阳光扶贫、服务企业直通车、农机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努力营造和谐共进的发展环境。

2017年,我市农机化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岳,市领导姚书记、蔡市长、张书记和肖市长先后调研视察农机化生产,中央电视台、江苏新时空、《中国农机化导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我市农机化工作。 市局在全市“101%”服务竞赛活动中连续三个季度进入十佳行列,获得全市“101%服务流动红旗“101%服务十大品牌和软环境十佳,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创建被评为创新创优一等奖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市农机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研判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全力增创淮安农机化发展新的优势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攻坚期,全市农机化发展也进入了转型升级、质效提升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农机化发展既面临诸多战略机遇,又存在各种挑战必须破解。一方面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国家及省市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农机化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紧迫任务;农机化发展的日趋重要性成为共识,机械化程度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的种植意愿,关系到整个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需要持续加力。另一方面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推进农机化的约束挑战不断加剧,各级宏观调控与环境资源约束趋紧,后发地区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随着淮安农机化发展步入高级阶段、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较高程度,购机补贴等农机化政策拉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机化发展的边际效应正呈现下降或递减的趋势;面对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地板抬升和销售价格的天花板封顶双重挤压,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拼资源和拼投入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改变传统的农机化发展模式、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势在必行。

如何进一步抢抓战略机遇,化被动为主动,实现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将是全市农机部门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四个转变

(一)坚持发展逐步由行政推动向市场主导转变。市场是决定产业发展的终极力量,在产业发展初中期行政推动很有必要,但进入中后期乃至成熟壮大,市场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各项行政扶持政策的削弱和退出是必然的。全市各级农机部门要坚持以市场理念为指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向市场经济要效益,按市场机制配资源,重点做好农机化生产服务链条的延伸与拓展,以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作为依托,着力在精深加工、绿色环保和高产高效等方面做好文章,在载体打造、产业培植和品牌建树等环节体现作为,努力保持农机化强大持久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二)坚持发展逐步由区域突破向统筹兼顾转变。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当前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南北发展差异已经成为全市农机化再上新台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各县区尤其是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作为,深入分析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的差距,切实查找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有的放矢提出符合地方发展实际的政策措施。市局也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差别化扶持措施,统筹兼顾,分类组织,在项目资金、活动安排、技术支持等方面向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倾斜,逐步消弥地区间发展差异。

(三)坚持发展逐步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近年来,全市农机化得益于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的担当有为,呈现出发展提速、影响扩大的喜人态势,农机装备及新型主体都实现爆发性的增长,但在质量、效益及影响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一个阶段,全市各级农机部门要在改善农机装备结构上花更大力气,大力推广高性能、大马力、复合式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农业机械,积极发展水稻育插、粮食烘干、高效植保以及设施农业等着力扶持的重点产业装备;要在推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上下真功夫,完善基础设施,健全规章制度,拉伸服务链条,积极组织开展示范创建、品牌创建,着力实现农机合作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四)坚持发展逐步由主要作物重点环节向全程全面转变。实现全程全面是农机化发展到高级阶段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淮安农机化当前亟需推进的重点工作。全市各级农机部门要着力主攻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按照市政府《意见》确定的序时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实主体责任,排出推进计划,夯实保障措施,确保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走在苏北前列。要积极推进农机化全面发展,重点破解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瓶颈,目前省局明确调整农机化项目资金投向,重点用于高效设施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各地也要争取把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为地方财政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重点,优先安排、优先扶持,并研究拟定本地区主导产业技术路线及机具配备方案,力求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三、立足新起点,汇聚新动能,奋力推动新时代农机化高质量发展

2018年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农机化再上新台阶的关键一年。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三农工作部署,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聚力创新发展机制,坚持科技引领,加强产业融合,加快推动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方向发展。主要目标是:农机装备总动力稳定在650万千瓦,装备侧结构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85%其中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86%、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58%,实现农机产业服务总收入37.5亿元。围绕上述目标,具体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做强特色优势农机产业富民平台。紧紧围绕全市“4+1”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切实把做强产业平台、壮大产业规模作为聚焦富民的重点去突破。一是建设一批千亩以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依据市政府《关于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和《淮安市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要求,以涉农乡镇及街道为基本单元全面推进示范创建,确保全市新创示范乡镇(街道)35个、总量达59个,新建1000亩以上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70个、总量达120,规模化经营面积占比超过50%。金湖县要高标准创成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涟水县、淮安区要对标找差,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筹谋划,一着不让抓好创建任务的落实,其他县区也要积极跟进,确保不拖全市后腿。二是提档一批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按照发展一批、建设一批、巩固一批要求,坚持以国家和省市农业科技园区、基地为主要载体,精心组织制定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关键环节技术机具配备方案,进一步加大农机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智能化、精准化设施装备进园区、进基地,全面提升高效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质量2018年,全市新增各类设施农业机械5000台套以上、新建市级特色农机示范基地7个,每个县区都要实实在在建设、储备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示范园区。三是规划一批粮食产地烘干中心。认真实施市级粮食烘干能力提升工程,按照全市一张图,扎实抓好规模产地烘干中心布点规划和建设推进工作。各县区要进一步争取地方财政加大烘干产业支持力度,积极探索自给服务、有偿服务和收储服务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大力开展粮食烘干机新能源热源技术调查和试验示范,做好机具选型、技术指导、跟踪服务,为粮食机械化烘干产业升级和运行好、有效益打下基础。2018年,全市新建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60个、新增粮食烘干机300台以上。

(二)坚持绿色先行,打造农机装备技术供给绿色品牌。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推进绿色先行、发展循环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市各级农机部门要立足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绿色发展。一是重点提升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水平。坚持夏季还田为主、秋季还田适度的原则,科学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合理分配夏秋还田作业补助,巩固提高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机插秧技术的应用成果,稳步提升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三麦机播技术的应用水平,切实提高作业质量和效果。要加强还田项目监督管理,继续实施行政检查、社会监督和第三方核查相结合的督考机制,注重政策宣传、社会公示、资金兑付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2018年,全市争取省级秸秆机械化还田补助资金不低于1.2亿元,实现秸秆机械化还田率不低于75%二是大力实施高效植保产业化提升工程。各地要坚持三化发展路径,紧盯高效植保前沿装备和技术,植保企业+合作社+农户为主要模式,争取地方财政安排资金扶持发展,积极开展飞防、机防等多类别高效植保装备技术试验示范和专业植保、外包植保等多类型植保服务模式探索,加快形成适应本地区实际的主选植保机械和服务模式。2018年,全市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500台套,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高效植保水平超过90%三是加快发展环保节约型农业机械。各地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要求,紧抓全省实施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应用工程的契机,积极开展农机装备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抓好节水、节肥、节药等机具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切实加大高性能、复合式农机具供给力度,重点发展高速插秧、高效植保、节能环保型烘干、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畜禽粪污和无害化处理机具,努力为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贡献力量2018年,全市新增高性能机具5000台套以上,每个县区都要建成畜禽粪便机械化处理与利用技术试验示范点23

(三)坚持科技引领,着力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彰显农机作为。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进农机化迈上新台阶的核心支撑,各地必须突出重点,全力突破。一是全面推进水稻育插秧提档升级。坚持把水稻育插秧作为农机富民产业,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打造提升,重点把握三个关键:第一,集中规模育秧。要积极推广流水线育秧和工厂化育秧新技术、新机具,重点培植一批规模大、技术精、管理好的育秧基地,确保全市30亩以上集中育秧基地达80个,集中育秧水平达58%;第二,高速机具推广。要突出把高速插秧机作为发展重点、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不断优化水稻机插秧装备结构,全年推广高速插秧机550台以上,逐步推进插秧机具的更新换代;第三,重点区域打造。要结合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及核心示范区建设,围绕主要干道、铁路两侧及城区、机场周边,提升机插秧覆盖率。2018年,全市水稻机插秧水平稳定在80%以上。二是积极拓展互联网+农机应用领域。深入贯彻省、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工作要求,积极做好业务对接,强化事项梳理维护,确保便民高效落到实处。发挥平安农机通、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平台服务广泛、传输快捷特点,强化对安全生产、审批许可、跨区作业等工作信息引导,不断提高农机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物联网、远程监控等新技术在农机行业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全市智慧农机指挥调度中心建设步伐,全年推广精准化作业装备、智能化管理装备等各类农机500台套。三是切实加快农机化接二连三步伐。充分发挥江苏清淮机械农业部南机所研发试验基地、金湖渔机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多措并举推动企业加速新品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积极组织企业直通车、“101%”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多层次召开新机具新技术展示会、观摩会,加快海普达、汉德印刷、创翔植保等本土农机企业新品试验、鉴定、推广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产业对接,实行市县联动,让农机企业发展、科研成果孵化迸发活力、彰显优势。

(四)坚持机制创新,增强农机化事业发展新动能。推进农机化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人才支撑及环境保障,希望各县区高度重视。一是多元化争取政策项目支持。要坚持把多渠道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作为推动农机化跨越发展的首要任务,注重发挥农机化项目在优化装备结构、体现政策导向上的关键作用,扎实开展购机补贴、秸秆还田、粮食烘干等项目资金需求调研,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和资金绩效管理。2018年,全市力争省级以上财政投入超2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超5000万元。同时,要全面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三个严禁、农业部四个禁止、八个不得等一系列制度规定,扎实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和项目回头看,确保惠农政策落实不缩水、不走样。二是高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坚持把农机安全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方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抓好平安农机创建成果巩固提升,确保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拖拉机三率水平稳定在84%以上。精心组织农机抢收抢种,切实加强地区间互助合作,建立健全作业信息互通机制,抓好机具、技术和服务保障,确保粮食颗粒归仓。扎实抓好农机免费监理、农机综合保险等惠农政策落实,继续组织开展农机质量投诉监督“3·15”、农机打假和农机放心消费创建等系列活动,全年完成农机综合保险1万台套,全市农机消费环境明显提升。三是大力度激发新型主体活力。继续实施农机合作社提质增效工程,在注重量质同进、增强发展活力、创新发展模式等方面下功夫,大力支持农机合作社由作业服务为主向建核心基地、创自主品牌、实施标准化生产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积极支持农机合作社争创国家级、省级示范社,优先将农机化项目资金、技术培训资源向示范合作社倾斜,探索发展联耕联种联管联营、乡镇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代理公司等新型农机化服务业态,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2018年,全市确保创成省级以上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5个,新建服务规模1000亩以上的四联合作社10个,实现跨区作业收入超过9亿元。四是严要求抓好系统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积极改善农机从业人员的技能等级结构,全年确保完成农机培训1.5万人次、技能鉴定1000人以上。扎实抓好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改进作风各项规定,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农机化队伍。切实加强农机系统党的建设,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推进合作社+党支部建设模式,不断提高农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同志们,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携手共进,以改革的勇气、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和担当的气魄,奋力夺取新时代农机化工作新跨越,为建设繁荣安康宜居文明的美好淮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